1★■.建好小区党支部工作室★★■◆★。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集体资产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设置小区党支部工作室23个。在小区出入口等处设置服务导引图,让小区党支部“亮党徽、亮名称★◆◆◆★”,充实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居民水平★■★■,放大党群微家“红磁场”效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小区党支部书记“固定坐班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与物业公司共同办公。
1.强化小区党支部书记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好“党员在身边◆★■■■、书记在家门口■■◆★■◆”■★■◆“三提三知”行动,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并加入小区工作微信群、业主微信群等,适时调度居民急难愁盼解决情况★★◆■■◆,形成■■■◆◆“没事去支部坐坐★◆■■◆、有事找书记聊聊”的小区议事氛围,150余个小区实现定期更新小区民情图。
1■★◆★■.深化“交叉任职”机制。推荐符合条件的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物管会)。同时,推荐业委会(物管会)成员中的党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中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兼职委员,促进小区党支部、业主、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四方良性互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作局面。
1.完善组织体系、建实小区党支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对社区现有二级党支部进行重组◆◆,根据小区规模及党员数量★★◆■★■,采取以单独组建建制型党支部为主★◆◆◆★★,以联合组建功能型党支部为辅◆■,组建173个小区党支部◆★◆★★,选配1200余名党员楼栋长、中心户,推动全区226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二)基本队伍更坚强。通过把支部建进小区,让小区里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走出楼栋,全区共选配1200余名党员楼栋长、中心户★■★,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让■★■★★“我家有党员◆■■■◆★、邻里有榜样◆◆■”成为小区里的一道“红色风景”。
2.扩容工作联盟■◆■★◆、建强小区党支部■■★★★■。借鉴现有◆■■■“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经验做法◆◆■◆■★,在建实小区建制型党支部基础上◆★◆★★,广泛吸纳业主、物业■■■★★◆、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党员力量■★■★,拓展形成功能型◆◆■★★■“小区大支部”,系统集成红色物业、党员楼栋长、综合执法进小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机制,让更多力量往小区走、更多资源向小区投、更多服务在小区办■◆★★,发挥党组织■★◆◆■◆“平时管用、难时好用■◆◆★、急时顶用”的关键作用■◆★,真正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小区多元共治格局。
(四)基本制度更健全★★。通过搭建“书记面对面”、党群议事会、廊下议事等平台载体,实现党员群众反映诉求有去处,构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效”的协调议事闭环机制◆■,干群距离得到进一步拉近,小区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水平和实效得到切实提升◆★★。
(三)基本活动更丰富◆■★。开展区级“十佳最暖党群服务阵地”评选,营造各小区党支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聚焦“一老一小”和群众身边的◆★“小烦恼”“微需求◆■★◆★”★◆■★,小区党支部牵头在党群阵地常态化开展服务集市、红色宣讲◆★、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居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家门口◆★★★■”的暖心服务。
1◆■★◆◆★.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聚焦治理难题,推动综合执法服务进小区。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整合城管、住建、市监、公安等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工作力量★★★■■,优选2个小区试点“综合执法小区工作站”★■■★★,组建联勤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服务前移■■★。
3.全面推广帮办代办★◆。线下,在各小区楼栋建立标准化公示机制★◆◆◆★★,包括小区党支部成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姓名及联系方式,便民服务事项及服务电话■◆■■★、民情收集二维码等内容,并定期对社会化服务质量进行评选公示。在小区党建阵地设立帮办代办点★■★◆◆■,成立党员帮办代办队36支,提供尊老金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代办等99个事项◆■★■■◆。线上■◆,小区党员在业主群与居民经常性互动■◆■◆,及时发布服务信息、掌握急难愁盼,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小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教师党员、医生党员、草根能人党员等组建志愿服务队89支,路牙修复、便民椅安装、充电棚改造等252件民生热点问题得到解决◆★★★◆■。
(三)组织力◆■◆■、组织力■■■■◆,组织起来就有力★◆■★★,多元协同是关键,要通过党建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基层街道、社区既要完成上面的中心任务,又要回应基层群众的需求,但是基层所掌握的资源有限■■,因此,要通过党建延长工作手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到中心工作中来★◆◆■◆,而党组织、党员是最重要的力量。让党员参与到党委政府工作中来◆★★■,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任务,实际上也是唤醒和塑造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过程。把支部建在小区,就是要通过机制的建立来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同时也推动群众间的联系协商,有效化解矛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通过党建调动辖区内甚至是辖区外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党组织的资源和力量◆■■■★,破除■■“藩篱”■■★■■,共同参与推动中心工作,也是全域党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2◆■◆◆.打造睦邻议事场所。优选17个社区深入开展“两聚两化”行动,12个党群服务阵地焕新升级,升级改造红色传达室、小区长廊(凉亭)等,打造家门口议事微阵地47个,建成休闲娱乐★◆◆◆、聊天唠嗑、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协商议事的邻里中心★★◆,让群众聚在一起,自家的事自家办◆■◆★◆★,齐心办好“自家事★★★★■”◆■★■◆,也在协商议事中拉近邻里关系◆■★◆◆、吸引居民前来活动、发动群众,助力社区党组织聚集更多资源,实现党群凝心“合家欢”。
3★◆★◆■■.丰富阵地服务内涵。小区党支部牵头统筹,依托支部工作室、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公共空间等,采取物业企业延伸服务◆■、区域商户合作等方式,布局养老◆★■★、托幼、文娱等服务设施,提供丰富多彩的小区服务。在“急时”,进行药品、物品共享;在■◆★“平时◆★◆■■”,开展小巷歌王赛★◆■、邻里运动会等特色活动◆◆,打破楼栋■★、居民之间的隔阂,常态互动拉近彼此距离★■■■◆,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
2.深化小区物业党建联建★★■◆。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联席会议制度★★■■■◆,小区党支部每月牵头召开一次会议,与业委会(物管会)★■、物业公司会办痛点难点问题■◆◆■。实行党支部先议制度,凡小区重大事项★◆◆、重要支出,先由小区党支部议定方案★★◆★,再由党员牵头在业主中凝聚共识,组织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决定★◆★■■,打破过去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二元分割”,构建小区党支部引领下的稳定“铁三角”。
2◆◆.梯队补位形成治理闭环。微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常态化走访,楼栋内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小微问题”现场处理、不出楼栋。建立议事共商机制■★,小区党支部牵头,邀请业委会(物管会)、小区物业、相关部门、驻区单位、派出所■◆★、居民代表等共同参加,召开小区议事会,通过“支部提、三方议、集体决★■■★、群众评”四步走,共同商议解决。目前,已累计召开小区议事会175次,共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6个。对居民意见比较集中◆★、比较普遍,具有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特别是小区党支部难以协调的事项、多年历史遗留问题或涉及城管、市场监管等行政单位的事项,推动◆■★◆◆★“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通过全域党建“同题共答■◆◆◆”撬动市级职能部门共解沙地公园建设、智慧消防、加装车棚等难题22件★■。
(二)群众诉求能否有效解决,关系着干群关系的“疏■◆■”或“亲”■■◆■◆,抓好党建为民造福是根本■■◆★,要通过中心工作来体现党建实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职责所系和生命力所在。城市基层党建的中心任务从社区角度来说★■,就是基层治理。中心工作是问题导向的,就小区而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没有被调动起来参与基层治理★■■,小区党支部是否真正走进、赢得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级党组织是容易辨识的◆★。如果基层治理抓得好◆■◆■★★,各项指标都能顺利达标,居民随时随地能看到党的身影、享受到党的服务、体会到党的温暖★■,说明党建工作是有成效的,但如果基层治理的任务不达标,信访量上升、群众投诉多,那就说明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防止基层党建的倾向★★■■,就必须让党建实实在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让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成为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树立党组织形象威信的过程。
(四)只要思路新,黄土能变金,驱动创新是重点,要通过党建调动基层党组织创新精神。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主动参与式谋划开展,还是被动应付式完成交差,工作的状态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面对基层治理中纷繁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基层的情况各不相同■■◆,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要有自己“接地气◆◆★”的方式、思路、手段、安排,如果等着上级安排,亦步亦趋干工作★■■■★■,不主动谋划,不善于创新,自愿当“菩萨”,打“太极■■★★■◆”,工作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只有在明方向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围绕中心工作开动脑筋◆■◆■、开展工作,完成工作后他们才会更有参与感、获得感■■◆、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中心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润州区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元治理者”作用■■■★★,以推进★■■◆◆“支部进小区★★◆◆◆”深化全域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得到中组部党建研究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专家积极评价,被中央媒体报道,全域党建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浇花要浇根,治水要治源,党建引领是前提★■,要通过党建来激活治理末梢根系。“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告诉我们只有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位★◆◆◆◆,才不会迷失方向。把支部建在小区★◆,也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鲜明体现。一方面,通过党的组织向小区延伸,实现党的领导从★■■◆★◆“最后一公里”拓展至“最后一米◆■■★★★”,从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和服务上能够引领各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行动■◆★,“小支部★■◆◆■”也就能凸显“大作为◆■★■★■”,即平时能组织群众参与协商共治★◆★◆,急时能迅速动员群众打好人民战争。另一方面◆■★◆■◆,党员找到了“娘家人◆◆★◆”★◆■,党员的身份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被唤醒,自然成为小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2.分类施策激发责任意识。分类摸清小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新就业群体党员等情况,“一类一档”建立台账■◆◆,让党员在小区找到“娘家人◆★”。针对在职党员,深入推进“三结三定”◆◆◆★■“三进三到”机制(★◆★■◆★“三结三定”:条块结对定点◆★■、支部结盟定责★★★◆、党群结亲定事;“三进三到”★◆◆■:进社区、协同共治到家门口,进微家、志愿服务到家门口,进一线、纾困解难到家门口),推动300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覆盖52个社区(村),“家门口■■■■◆◆”系列服务惠及群众31000余人次。针对离退休党员★◆◆■◆,建立跟踪了解制度,积极动员离退休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针对流动党员,落实党员◆◆■■“五式”分类管理◆■★,建立流出地流入地小区治理“两个责任清单”;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深化“一对多”报到、■◆◆★“1+N”服务联系机制■★,吸纳其作为“小区大支部”兼职委员、红色物业监督员,发挥小区治理■★“前哨”作用。
住宅小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当前城市基层治理难点在住宅小区,住宅小区治理的痛点在物业管理,“小物业”牵动“大民生■◆”。为解决部分小区存在的党组织“平时感受不到、需要时不知道找谁■◆★◆”◆★■★★◆,小区治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小区居民◆■◆★★“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等问题,2022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结合实际,实施“党旗■★◆◆‘镇◆◆◆’红■◆、红润全城■■★◆◆★”新时代全域党建深化提升工程,着眼于重构小区治理◆◆“元治理者”,以★★◆■★“五共工作法◆★◆”大力推进支部进小区工作,着力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末梢神经”,探索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有效路径★◆◆◆■,实现“力量下沉了、情况上来了、党员活跃了、事情好办了◆◆、邻里熟络了、阵地热闹了”的良好效果,小区居民投诉和信访量双下降■◆■◆★★、群众满意度和物业费收缴率双上升的目标初步实现■■。
(一)基本组织更严密。通过组建小区党支部◆■,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网络体系■★◆■■,分类建立职责清单,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党的组织真正覆盖到群众家门口。
(五)基本保障更有力。采用新建■◆■、局部改建、空置房屋利用等方式■★◆,实现“群众聚集在哪里■■★■、阵地就建设到哪里”,让党员活动有阵地◆◆、居民休憩有场所★◆◆◆。同时,区、街◆★★■◆★、社区三级为小区党支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阵地打造、活动开展、服务群众提供坚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