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容供给。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就要坚持内容为王。思政课内容要彰显时代性,紧扣时代脉搏■★★★■◆,捕捉时代变化★◆★◆■,扎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使课程内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而更好推动课程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思政课的内容还要强调靶向性■★★■★,不仅要传道授业,还要答疑解惑,把学生的疑惑点作为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要瞄准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下功夫,直面真问题、探究真问题、真回答问题■★★■■◆。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门感知社情民意■★■◆◆、感受广阔天地,使思政课充满“田野味道★★★★◆”,成为“行走的思政课”■◆◆,成为真实接地气◆★★◆、鲜活有生命的课程■◆■◆◆■。
把牢功能定位。准确认识和把握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是办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前提◆■◆★■■。习强调★★◆■◆◆:“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思政课要突出政治引导功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让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越筑越牢。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肩负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把牢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要避免把课程讲生硬★■★、讲枯燥、讲程式化,而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重要要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我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征程上★◆★◆,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实效,教学方法是突破口◆■。首先要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用通俗化、生活化、时代化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思维◆★◆、故事化的设计★■★★◆,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要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把案例讲到学生心坎上,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要丰富展现形式,比如尝试将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融入思政课■■★◆,运用其艺术性和感染力,实现思想情感化■■,使课程◆■“有知有味”。要善于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找准学生兴趣点◆■,精准推送教学内容■◆;通过★■■◆★“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制造音视听三位一体的呈现形态★■★◆,将教学资源立体化,开辟形象化思政教育空间。
发挥教师关键作用。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要做课堂的引领者,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守政治方向◆■◆★,以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辨别力。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涵养德行,夯实理论功底,把道理讲通讲透;要有品德■◆■◆、有情怀,以身示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思政课教师还要做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守正基础上不断创新,用新思维、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时效性。